第(2/3)页 一入内,王及善感觉心口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,有一些压抑,也有一些畅,还有一些激动。多的,是深深的震惊。 一个足有百步长宽的院子。上面搭有棚。最里面是祠堂,祠堂前却被分成四块。 这里有上千个孩子呀,上千呀!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,上千蒙学之童子。就是他太原王家宗家的学堂也达到这样的数量,这样的规模。这何其壮观。 再细看,离祠堂最近那一外,大约有四五百个年幼的小童,人手一本薄薄的小册子,正在朗读的就是三字经,两位教书先生一前一后,不断的在走动着,那一定是在听那个小童念错,或者是没有出声。 左侧,是年龄大一些的,约有**岁的样子。有一百多人,每人面前放着一个沙盘,手上用竹棍正在沙盘上练习写字。 王及善靠近,看到那个娃娃正在写永字。 “好,好一个永字八法。”王及善惊呼一声,那童子却转身作了一个嘘的手势:“先生说,写字之时要禁声可静心。” 王及善感觉老脸一红,拿过那童子的竹板将沙盘抚平,然后慢慢的写了一个永字。 特别是在第三划的时候,特别是慢。正是那个童子写之时有瑕疵之处。 童子正衣襟,那怕穿的是破布衣,也整理衣襟双手并,抬于额头上对着王及善长身一礼,然后轻声说道:“谢先生指点!”说罢,抚平沙盘,再一次写了一个永字。 真好!不是因为字写的好,而是这心性真好。 退后几步,王及善退到了门旁,因为秦王李元兴也站在门口,所以有看到的先生都没有来询问王及善是谁。教学的规则就是,学习的时候任何也不能来打断。先生们遵守这个规定,李元兴也一样。 右侧是一个个的小隔挡,每个隔挡只有不到二十个学子,一个先生,似乎读的书高深一些。 而最中间,只有不到二十人,每个人面前有纸,有墨。 可这些学子每个人都闭着眼睛安静的站着,王及善知道这是在心写,用心先写出字来,等真正用心感觉到了,然后才会提笔。 这个学堂,天下双。 王及善相信,别说是自己王家,就是七大世家也不可能有学堂有上千幼童同时读书。 就算以后会有。现在也绝对不会有。 “五郎大善!”王及善退出来之后,对李元兴一礼。这是一个老儒生对向学之礼。 李元兴摆了摆手:“这一礼我不敢受。这所有的花费都是农庄自己出的,我只是提前借了些钱给他们,帮他们规划了一下。最难的,还是十位村老,要知道半大的小子是半个劳力,是他们一家家说服。送娃娃来读书的。” 王及善转身,对着十老又是一个拱手礼,以王及善的身份这个礼已经不轻了。 十老吓呆了,赶忙跪下还大礼。能和秦王并排走的人,绝对不是普通人,他们这点眼色还是有的。给他们这些老农行大礼实在是吓人。 是作秀,还是真正被感动,李元兴看不出来。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王及善在向自己示好,那么过一会的谈判可能会难。 王及善此时脑海中想的却是前几天收到的一份情报,关于崔、卢两家的。这两家在他们的地盘上大肆兴建书院。 看来,崔、卢两家这是在打寒门仕子这张牌呀。 高明。很高明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