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7节 荣归【纪念日加更】-《大唐第一庄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奇迹吗?

    李二亲笔写下的赞文。大唐就是大唐,大唐的盛世自然与历朝历代不同。大唐的军士对外敌敢战。平乱灭番、克突厥,战辽东,大唐将士沥血。天灾**之下,亦有大唐将士铸起血肉长城。外敌可挡,天灾亦可挡。

    大唐名士虞士南亲笔写下赞诗,数位名士亦同。

    长安城,异邦使节纷纷上赞表。特别是西突厥的使节,他是真的怕了。原本以为大唐新立国,国力不稳。可天灾之下,百姓竟然不死一人。这个如果不是奇迹,那就是神话。再或者说,人力可及的话,那这需要多少精密的组织能力,多少有效的军队管理体制。

    这样的军队,可战天灾,亦可克外敌呀。东突厥大败,似乎在情理之中了。

    荣归不是一种简单的荣誉,而是一种大礼节,从长安二十里外就有人迎接。

    十里外,有官员迎接并且有祭祀天地的礼节。

    五里外,观礼的百姓可列队两侧,但直道上却不允许任何闲杂人等靠近。

    三里外,礼部官员出迎,乐礼起,披红。

    两个棺木被漆成了大红色,棺盖半盖着,有道士、和尚开始为死者作祭祀。

    长安城一里外,礼部尚书王及善带队亲迎,读赞文。

    长安城正南明德门前,李二亲自到场。棺材没有落地,由十八个精壮的汉子抬着,十八根丝带上写着最初抬棺的十八宿老的名字。让老人家真的把棺材从洛阳抬回长安,怕十八个老人家没有一个能够再活着了,累也累死了。

    李二将手按在棺材长,深吸一口气:“英雄,归来兮!……

    很古雅的招魂词,能让十八宿老抬棺英雄,李二值得亲自去念这个祭祀的文书。更何况李元兴军制改革的表章还在李二的书房中,李二不敢批,因为李元兴给军士们的地位太高了,他怕受到朝臣的反对。

    眼下,就算有这个荣归的大事,李二还是不敢拿出那份表章,只能多作一些,为李元兴日后的军制改革作一些铺垫罢了。

    两位军士的家属也在迎接的队伍之中。

    伤心是固然的,从军之后,在家人心中他们已经多半条命丢掉了,上战场就有可能不再回来。可一个人,在死后能得到这样大的殊荣,这是给整个家族带来了巨大的荣耀。

    几个老人家挺直了腰板,他们心中感受到的是荣耀。

    跟着一起回来的,有崔敦礼,还有一个人,却是慈苦。在李元兴如愿的把少林寺清洗之后,慈苦更是清楚大唐的佛门应该如何发展了。

    “圣上,秦王殿下上表,请求送两人入镇魂阁!”

    镇魂阁!在几个月前出现的名字,刻有镇魂两字的石碑还是大唐皇帝亲笔,位于大慈恩寺之中。入镇魂阁的只有军人,放镇魂阁就代表着万古留名!(未完待续。。)

    ps:  事实上,根本就不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了。

    似乎原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,几分钟前,与老婆大人聊天的时候,这才想起来。

    惨,因为没有准备礼物。

    幸福,因为我说每天都是纪念日,每天都幸福。

    愿天下有情人,幸福美满,天长地久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