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接下的课堂上,齐宁逸深入简出以SEA的人口构成,人口基数以及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向学生们传授着这一理论。 “人口红利不会永远存在,但它可以转型。通过教育投资、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,我们可以创造新的人口红利——高素质劳动力红利。” 齐宁逸的声音充满激情, “看看我们的航天和电子技术,看看我们过去的20年里在科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。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我们正在,或者说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红利到高素质劳动力红利的转型……” 下课铃响起,但很多学生仍沉浸在讨论中。齐宁逸布置了阅读作业和思考题: “下节课我们将探讨人口红利对其它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帮助, 请思考:在劳动密集型人口红利消退的背景下,已经进入高素质劳动力红利阶段的SEA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?” 在布置了这个作业之后, 下课铃声的余韵还在空气中颤动,学生们收拾书本的窸窣声填满了教室。齐宁逸正低头整理讲台上的教案,忽然感觉到一道阴影落在面前。 “齐宁逸教授?” 一个浑厚的男声响起。 齐宁逸抬起头,看见一位穿着深灰色西装的中年男子站在讲台前。男子约莫四十五六岁,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,手里拿着一个皮质公文包,整个人散发着商业人士特有的干练气息。 “我是。请问您是……” 齐宁逸疑惑地推了推眼镜。 “周毅,联动英才咨询公司高级顾问。”男子递上一张烫金名片,声音压低了半分, “能否借一步说话?关于一个职业机会。” 齐宁逸眉头微蹙。猎头?这倒是新鲜。他还从未有猎头直接到教室堵人的。他瞥了一眼教室里尚未离开的学生们,几个好奇的目光已经投向讲台。 “我们出去说吧。”齐宁逸将教案塞进磨损的公文包,领着周毅走向教室外的走廊。 春日的阳光透过走廊的玻璃窗洒进来,在地面上投下菱形的光斑。远处,几个学生坐在长椅上说笑,青春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回荡。 周毅开门见山: “郑教授,东非联邦在掸邦的新安设立了内罗毕大学分校正在组建经济管理系,他们特别希望您能加入。” “东非联邦在掸邦的新安设立了内罗毕大学分校?” 齐宁逸停下脚步。 他的眉头锁得更紧了。 掸邦——泛南洋经济圈里最偏远的地方,距离这里有几千多公里,每周只三次航班。 他为什么会这么了解?是因为他曾在新安大学援过教。 那里唯一的优势是什么? 就是与西南腹地接壤,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移民涌入。 想来这就是东非会在当地开办分校的原因了,就是希望能够在当地招生。 “周先生,恕我直言,” 齐宁逸的声音带着礼貌的疏离, “我现在是南洋中文大学最年青的教授,为什么会考虑去一个偏远地区的新学校?而且还是一所合作学校。” 周毅似乎早有准备,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