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说媒-《种田逃荒,秦香莲的养娃人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可这话也不好说,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想通,再者就是人与人想法总不尽相同的,高氏道:“养孩子的事情,我回去请他到家谈谈。这回你跟我一起,见见那程大郎,不管看不看中,只免得日后后悔。”

    齐氏原不打算见,她还有个小儿子秦庆霁正在程氏学堂里头读书,原在道观里读了两年,老王道长见他是个读书苗子,让他继续去读,家里也就供他到镇里学堂里再学,只等学成考上县学。

    后还是秦显劝她:“那程夫子,我见过觉得不错,一表人才,你去见见,虚大十岁,不多,我们家庆夕年纪小,就先订下,不急着成亲。”

    齐氏反问:“我们家不急,人家急不急?他娘那情况也不好。”

    话虽如此,齐氏还是同意走这一趟。若不是男方有这些缺点,这样的亲事,怕是难轮到她们家。

    秦庆霞也讲了句:“庆夕也带上来,若娘满意,让她也偷偷瞧瞧。”

    齐氏拒绝:“我满意再说。”

    要真像大家所说的,除了家里情况还有年纪大,处处都好,见就见了,万一只是长得好,迷了没见过世面的女儿的心窍,可就不好。

    齐氏进了镇,高氏就派儿子高瓴去请程大郎,让他第二日上午过来。因张氏缠绵病榻,这婚事大致都由程大郎本人做主。

    见了面,高氏将问题一说,又隐晦地看了眼屏风后头,程大郎也不傻,但他也没有欺骗着答,委婉地将自己的打算一一道明。

    首先就是年纪,他可先与未婚妻培养几年感情再考虑孩子的事,母亲虽不能帮着看孩子,但他做父亲的,也不是一个摆设,再有必要的话除了仆役,还会请奶娘。

    这番话就让齐氏认可许多,不像是临时想的,多半是早盘算过。

    其次便是家庭情况,娘跟着爹搬过家,这里并无什么宗亲,人口实打实是简单,娘是好相处,若有姑媳矛盾,全权他来解决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