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前无古人-《种田逃荒,秦香莲的养娃人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正是如此戏剧性的起承转合,才足够吊人胃口。

    经过半月的等待,新织机的机杼声才响彻县衙,好似敲响了一枚丧钟。

    涂氏作茧自缚,自作聪明。若不杀巧书,今日一切可能还有转圜的余地,事到如今,悔之晚矣。

    两位织娘,一位是李县令请来,另一位则是巧书,她同那人上前去一起使用新织机,经纬交织之间,事实与证据都涌现,再没有人能够掩盖。

    莫提县尊,知州亦不能够。

    李县令抬起手,正预备敲下惊堂木判决,台下秦香莲便道:“请稍等,县尊,民妇有话要讲,请诸位一听。”

    秦香莲拿出来准备之久的说辞,娓娓道来,很多记忆片段就也在脑海中翻涌起来,门外武当县的民众越聚越多,秦香莲接下来的每一句话,都将会被转述出去。

    “一个会画绣花图样的年轻娘子,仅凭对新织机的了解就能画出图纸,还能和工匠沟通复刻出我们的新织机,织成布匹的品质绝对不输市面上绝大多数,只是略逊于技艺纯熟的秦氏布庄出品,这足以证明我们新织机的优势。

    它相较之前更简单高效,但却更精致更漂亮。如果抛弃精致和漂亮,新织机虽需两人同时织一匹布,耗时却仅是老织机的一半,幅宽是老织机的三倍。

    我决定撤回诉状,不追究这位娘子的责任,公布新织机的图纸,希望均县镇乃至均州所有的织娘绣娘以及各行各业,所有的能工巧匠都能和我们一起参与到对织机的改进中。

    我们要织出全大宋最好的锦缎。

    我不止想要织出全大宋最好的锦缎,还想让全大宋的人都能穿上我们的锦缎,再也不要有人因布料昂贵而衣难蔽体冻毙于乡野。”

    在见到新织机之前,秦香莲的这番话无疑是大放厥词,因为大宋的皇家织造工坊技艺是私人小作坊根本不能比拟的,但今天她让全武当县都见到了她的新织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