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阿生捏了捏厚度,满意地收下。 “小意思。说吧,要我做乜嘢?” 陈秉文身体微微前倾,压低声音:“生哥,上次我说过,有个比收保护费更长远、更稳妥的点子。 现在,时机成熟了。” 阿生挑了挑眉,吐出一口烟圈:“哦?讲来听听。” “我的糖水生意要铺开了,九龙二十个工业区流动点,五个商业区标准店,观塘还要建第二个中央厨房。” 陈秉文语速不快,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,“这么多点,每天需要配送大量的糖水桶、原料、餐具、甚至还有当天的营业款。 靠我自己的人手效率低,风险高,成本也不划算。” 阿生眼神锐利起来,他知道陈秉文接下来要说的必然是实质性东西,“你想怎么做?” “我想成立一支专门的配送车队。”陈秉文盯着阿生,“生哥,你手下的兄弟,熟悉九龙港岛每一条街巷,人头熟,地面也熟。 让他们来做这个配送,再合适不过。 买几辆二手小货车,改装好保温车厢。 兄弟们按区域划分路线,每天定时定点,把货从中央厨房送到各个点,再把当天的营收收回来,规范、高效、安全。” 阿生沉默了几秒,烟灰在烟灰缸边缘弹了弹。 “配送?你让我的人去做苦力?” “是物流,生哥。”陈秉文纠正道,“不是苦力,是正行生意。 我按配送量和路线给兄弟们发工资,有基本底薪加提成。 做得好,收入绝对不比收保护费少,还不用担惊受怕,看差佬脸色。 更重要的是,这是长久的、干净的生意。 你带着兄弟们有份正当职业,开公司,做老板,不比做四九仔强?” 他顿了顿,抛出一个关键点:“而且,这支车队,以后不止服务我陈记糖水。 等我们跑顺了模式,口碑做起来,九龙港岛多少茶餐厅、小食铺、便利店需要这种短途冷链配送? 到时候,生哥你的物流公司,生意只会越做越大,这才是真正的印钞机。” 经历了烂牙驹的事情,陈秉文明白这个年代,做底层市民生意,想绕开社团几乎不可能。 随着商业规划的展开,店铺和销售点多了以后,难免要与社团打交道。 与其被动防御,处处掣肘,不如主动将其中一股力量转化为可控的合作伙伴,纳入自己商业版图的一部分。 阿生讲义气,有威望,且在深水埗根基深厚,正是最佳人选。 这步棋,既是解决迫在眉睫的配送和资金安全难题,更是为未来的商业扩张铺设一道关键护城河。 “物流......公司?”阿生重复着这个词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。 混社团是刀口舔血,朝不保夕。 带兄弟们做正行,开公司当老板? 这是他内心深处隐隐渴望却从未敢深想的道路。 但陈秉文描绘的画面,尤其是“长久”、“干净”、“老板”这几个词,像小锤子敲在他心上。 他想起福伯佝偻的背影和担忧的眼神。 想起了手下兄弟受伤时家眷的哭嚎,也想起了每次差佬扫场时的心惊肉跳。 “怎么个合作法?”阿生缓缓开口,声音低沉,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郑重。 陈秉文端起茶杯,“车队启动资金,我可以先垫一部分。 车辆、改装、前期运营我来负责。你负责召集可靠的人手,建立规矩,管理车队。 股份,我51%,你39%,剩下10%留出来作为期权池,用于激励未来表现突出的区域负责人,激励团队。” “期权池?”阿生对这个新名词有些困惑。 “就是分给有功劳兄弟的股份,”陈秉文简单解释道,“让大家真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,做得越好,分得越多。” 阿生大喜,“这样好,兄弟们才会真正出力!” 没等阿生说什么,陈秉文继续说道:“公司就叫‘顺达物流’,怎么样?顺风顺水,使命必达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