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你们可知道,为什么历史上的大战,都发生来临水的地方?” “背水之战,官渡之战,赤壁之战,淝水之战,包括钟离之战。” 苏绰从没有接触过军事,他开始思考起来。 苏泽则直接说出了答案:“因为粮道。” 郦道元惊讶的看着苏泽,只听到他说道: “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大军作战,最重要的就是粮道通畅。统御万军之中,粮道被断,那仗也就没得打了,敌军只要坐守围困,我军必然就会自行溃败。” 郦道元抚掌道:“好一个‘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’,这八个字就得兵法三昧了!苏泽伱继续讲下去!” “但是陆地运粮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。” “兵法有载,百里运粮,一正卒就要征发三名民夫,还需要损耗车辆,配备马匹,一场国战级别的大战,如果通过陆地运输粮草,那仗就不要打了,光是运输供应粮草,就能把全国的粮食都吃光。” 苏绰也跟上了思路说道:“所以大战的粮草必须要有水运?所以大军需要沿河而行,而为了阻断粮道,所以最后决战往往都发生在水边?” 郦道元满意的点头,他看向苏泽问道:“你还读过兵书?” 苏泽老实的说道:“父辈所传。” 郦道元更满意了:“甚好!你继续说下去。” 苏泽又说道:“水上可以用船运粮,舟船在水上不像车在陆地上损耗那么大,一艘船能运送的粮食也百倍于车马,而且行船不需要牲畜,只需要水力和风力就可以了,所以水才是行军打仗最关键的地方。” 苏泽看向郦道元,恍然大悟说道:“所以郦公才要修《水经注》?” 郦道元终于露出笑容说道:“孺子可教也!” 他看向二人说道:“你们二人,可愿意拜我为师,习我的水经之道。” 拜师! 虽然天地君亲师,师排在最末尾,但是在此时师生关系是最牢固的关系之一,不亚于父子关系。 自东汉以来的门生故吏制度,依然在北魏朝堂中影响深远,就比如国子监祭酒崔光,为什么明明不参与朝政,还能在朝堂保持巨大的影响力,就是因为他的弟子和门生遍布在整个尚书省内。 再远一点四世三公的袁家,能在汉末三国袁绍能这么快起势,也是因为袁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缘故。 拜师郦道元,就意味着苏泽有了郦道元这个靠山。 苏绰毫不犹豫的拜倒说道:“拜见师父!” 郦道元看向苏泽,苏泽也拜倒说道:“拜见师父。” 郦道元说道:“礼不可废,束脩你们改日补上,但是为师只按照古礼,收十脡脯,多了就不要送了。” 脯就是肉干,这是孔子收徒弟的规矩,也就是十条肉干作为学费。 不过这已经是几百年前的物价了,如今北魏通行的拜师礼可要豪奢千百倍。 郦道元不喜欢北魏上层奢侈的风气,所以才坚持用古礼,只收十条肉干。 他又看向苏泽说道:“苏泽你还没有表字吧。” 苏泽立刻说道:“请师父赐字。” “雨能泽备万民,就叫子霖吧。” “多谢师父赐字。” 郦道元接着说道:“以后每隔三日,你们晚上都来河南府衙后堂,跟随我学习水经,不过学习的不仅仅是《水经注》上的内容,而是我这些年搜集的天下山川水脉的学问。” “这些学问也许你们现在用不到,但是我相信你们必然能将这些学问发扬光大。” 郦道元有些伤感的说道: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