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1章 【劳民伤财的造桥师】-《单机南北朝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喜的是这么重要的工程落在自己治下,只要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,自己绝对可以升官发财。
    忧的是这么重要的工程必定耗费人力物力无数,武乡县已经是下县了,再承担这样大的工程,万一激起民变,吃不了兜着走的也是他自己。
    等于谨下了河岸,孙县长立刻上前说道:
    “于州牧,我们武乡县已经是下县了,实在承担不起这么大的工程啊!”
    于谨看了一眼孙县长,倒是对这位在任多年的地方官多了一些好印象。
    能够为治下百姓着想,这在大魏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了。
    于谨安抚这位孙县长说道:
    “这点孙县长不用担心,郡公既然决定在武乡县建造大桥,肯定是思虑周全的。”
    “武乡县暂免租调三年,由郡公府的工匠在县里开设铁冶,铸造铁牛的事情不用百姓负担。”
    “至于建造大桥的人手,也自有苦役来做,孙县长要做好的就是安置工作。”
    这下子孙县长稍稍安了心,随即又有些激动起来。
    只要完成了这趟差事,何尝不是一个升迁的机会?
    ——
    孝昌三年,十月。
    朝堂新任命的东讨大都督,安乐王元鉴领兵打了几场胜仗,解了信都之围。
    在裴衍和源子邕的劝说下,元鉴暂时放弃了冒进的想法,又和叛军接战了几场。
    而自称天子的葛荣,也领兵抵达了邺城,派出先锋和元鉴对峙。
    元鉴在战场上大发神威,连续击退了葛荣的几支军队,渐渐忘记了裴衍和源子邕的劝谏,继续领兵向邺城前进。
    邺城是冀州治城,是河北地区的重要城市,而且邺城作为古代的都城,在政治上也有重要的意义。
    葛荣的所谓“行銮”就在邺城,元鉴越发的得意起来,在军中放出话来,要攻破邺城活捉葛荣。
    原本留守在信都的裴衍和源子邕吓坏了,他们看到元鉴越打越远,只能也各自领兵跟上元鉴。
    但是随后的事态发展,超过了战前所有人的预料。
    曾经击败过元深的葛荣,在对元鉴的作战中的表现却让世人都看不懂了,葛荣在邺城前线设置的大军节节败退,竟然被元鉴打到了邺城城下。
    元鉴也在不断的收拢冀州豪族,兵力壮大到八万人,真的在邺城附近扎营,开始攻打邺城。
    邺城近些年已经被攻破多次,城墙都倒塌了大半,元鉴在十月末攻入邺城,葛荣丢下了天子仪仗退走。
    元鉴在邺城前进行了阅兵,然后在众人簇拥下,得意的进入邺城,他一边向朝堂请功要求赏赐,一边将葛荣丢下的天子仪仗都纳入囊中。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