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且是太不一样了! 麻麻赖赖的手感,拿起来的时候的重量…… 诸多细微的差别混合在一起,就形成了与记忆中明显不同的感受。 难道是记忆出错了? 可当看到其他陶器的时候,夏明皓整个人都惊到了。 第三批陶器触摸起来的感受,已经和昨天烧制的第一批陶器别无二致。 第四批陶器按道理还应该是湿乎乎的状态,毕竟刚做出来阴干才一两天。 可是现在摸起来,比起昨天烧的第一批陶器状态都差不了多少。 尤其是第四批由女人们为了练手用捏出来的小陶碗,全部都达到了极佳的干燥程度。 怎么一夜之间陶器的干燥程度变化这么大? 这不合理啊! 就站在旁边,盯着陶器,夏明皓皱眉沉思。 等山洞女人们全都离开了山洞,野鸡都吃饱了小虫子,夏明皓依旧毫无头绪。 “算了,还是先烧烧试试,都这么干燥了,正好能够验证一下是不是阴干的问题。” 为了保证实验,夏明皓想了想,还是决定献祭一个第四批的陶罐,作为对照组。 一件一件的陶器重新被搬到了土窑旁边。 重复着昨天的步骤,夏明皓小心的将之放入其中。 然后预热,放木炭,焖烧…… 等太阳逐渐的从天空的正中间掉了下来,气温也不再那般的火热。 土窑也冷却的差不多了。 起身,再次小心翼翼地开窑,随后紧张的向着窑内望去。 当目光接触到土窑中陶器的一霎那,夏明皓都忘了呼吸。 灰尘散去,阳光射入了土窑中,将陶器照的清清楚楚。 碎了一个! 就一个! 而且还是自己放的那个第四批的对照组! 其他的居然全都完好无损! 果然是阴干这个环节出的问题。 一件件将陶器取出,夏明皓仔细观察着。 两个陶罐,一个陶缸。 其中的陶缸和一个陶罐的内部有细微的裂缝,比较分散。 这应该是火力控制的问题,或者是冷却的原因。 制作陶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细化的问题还有很多,夏明皓也没指望第二次就能烧出来杰作。 只要没碎,能用,哪怕是有点瑕疵,夏明皓也满足了。 “这成品率太高了,可是……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