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得不说,陈渊做事深得他们的欢喜,送的礼钱,全都写在了账本上,用完餐签字就行,若是他们执意要给钱,那就继续记上。 更不要说,硬实力在那里,饭菜味道绝对巴适。 食堂?那是什么! 只要不想做饭,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食堂,而是小餐馆。 周末的生意比平日里更好,还有不少人从镇上,县城而来,都是带着孩子,想要来看看名人,蹭点儿福气,也能给娃儿当个榜样。 蒸菜卖得极快,不一会儿,五十份全都没了。 陈渊看了看系统面板,用不了几天,一千份蒸菜的任务就能完成,想到会奖励地方特色菜肴,他就止不住的有些激动和兴奋。 这种期待感,特别让人有动力。 吃完饭的高建兴等人,也没急着走,坐在院子里和熟人们摆着龙门阵,陈渊忙着和刘念他们收拾碗筷,随后提了两壶开水来到院子里。 院子的地面,被大爷大妈们没事儿就改造,就像个小公园似的。 有小桌子小凳子,坐在这里喝茶吹牛,便心情甚好。 付学文把最后一粒米都刨进了嘴里,才打了个饱嗝,觉得无比回味。 等到陈渊把包子做好,终于能歇息时,他走上前去:“陈老师,我是《剑南文学》的编辑,来这里是想和您约一篇稿子在下个月发表,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,都可以。” 看着对方递出今年的《剑南文学》期刊给自己,陈渊接过后翻了翻,笑着道:“我知道这个绵州的本土期刊,已经有些年头了。” “不过,这稿费怎么算?” 付学文没想到陈渊如此好说话,不禁有些欣喜:“虽然我们是地方文学,但是总编经过申请,会给您千字五十的稿酬。” 陈渊点了点头:“行,我明白你们的意思,月底就会把稿子写出来,然后用挂号信邮寄过去。” “这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做《绵州记事》。” “说起老家,我都有些想念那里的米粉,魏城的酥饼,梓潼大庙的片粉。” “还有富乐山,碧水寺,圣水寺。” 付学文也和陈渊谈起寺里的滴水观音,涪江边的放生地,东方红大桥下的码头,火车站的热闹,西山的蒋琬墓,富乐山上的烈士宋哲元将军。 一时间,相谈甚欢,就连两小娃娃还有刘念他们,也听得津津有味。 “你们也许不知道,碧水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初年,最初叫做水阁院,因崖壁泉水终年流淌得名,后来才改名,而它旁边,就是大名鼎鼎的越王楼遗址,如今只有基台可见。” “越王楼由唐太宗第八子、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督建,耗银50万两,参考长安、洛阳王府格局,依龟山地形建成,规模宏大,与黄鹤楼、岳阳楼、滕王阁并称唐代四大名楼。” “越王楼历代文人题咏极多,李白、杜甫等均留有诗作,故有天下诗文第一楼之称。” “诗仙李白的,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” “陆游的上尽江边百尺楼,倚栏极目暮江秋。” “还有大才子王勃的,明月沉珠浦,秋风濯锦川。楼台临绝岸,洲渚亘长天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