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接下来的时间,都是方大在诉说这个地方官到底是怎么收刮百姓,然后面临这次天灾又是怎么做的。 本来到了秋季,按理来说就是雨季,临江城又是靠着临江建城,自然就是不缺水资源的。 但是,谁能想到今年的梅雨季节会这么的长久,降水量也是很大。 以前的大坝修建的已经在夏季下雨的时候,摧毁的差不多了,但是没有造成什么影响,就向着上级报告。 当时,蒋雨桐还记得,国君很是重视大坝修建的问题,因为他知道梅雨季的凶险。 所以还特意多播了资款下来,让他们务必建好大坝,再就是一个原因,毕竟不是直接下发。 层层拨款下去,也是会被一些官员给贪污一些,所以念在这里也是多播了好多下去钱财。 谁知道,等到刚入秋季的时候,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,大坝还是垮了。 这垮就不是城池遭殃的问题了,而是大坝下游,在周边百姓种植的庄稼都被大水给冲坏了。 本来今年收成还算可观的一些家庭,因为这场大税直接颗粒无收了。 就只能靠着买粮度日,但是谁能知道那些黑心的商家,接着这个机会,将粮钱上调。 这就苦了本就穷苦的家庭了,富贵人家倒是没有什么感觉,毕竟他们有钱。 但是穷苦人家不行啊,他们本就指望着粮食卖了的钱财生活。 卖粮食能挣多少钱,本来就没多少,所以根本也就攒不下来几个钱。 以至于现在穷苦的人就更穷了,这个时候他们感觉活不下去了,就去报官。 但是官员却说也不是他们让他们挣不到钱,来找他们也没有什么用啊。 这个时候,就不知道是谁流传出来的消息,说是官员和卖粮食的商家达成了合作。 他们上调物价可以,但是要给自己分红,没有任何一个人去看看普通的百姓是怎么样生活的。 之前去找官员的时候,还能换出来几声应付,现在再去找却干脆就不见了。 或者,说的太多,就给直接打了出来,无奈,百姓们开始组队上山,去看看能不能弄一点儿什么吃的。 但是山上的野兽太多了,死在上山找吃的人数不胜数了,到最后有的都跑到隔壁的城去寻求帮助了。 好在隔壁的地方官人比较好,收留了一些人,但是难民实在太多了,根本帮不过来,只能是上书了。 但是上书怎么可能就通过了呢,要不是有人罩着,这个临江城的官员敢这样干事情。 听国君也没有说有人上书说有难民什么的,就是说临江城的大坝又要维修,需要朝廷拨款。 要不是国君感觉到不对劲儿,让他来看看到底是怎么了,可能他们还在被官官相扣的说辞蒙在鼓里。 说隔壁的城池的官员会帮助他们,但是也是不堪重负,实在没有办法做这么多的事情。 没有办法,隔壁城池的官员,亲自过来的,看一看到底是为什么,竟然有那么多难民去寻求帮助。 临江城的官员听见了,隔壁城的官员要来,也不好意思做的那么决绝。 毕竟,普通百姓后面没有什么势力,死了也就是家人顶多过来闹上一闹。 自己再给一些封口费就得了,但是官员他可不敢轻易的下手,随随便便就给整死了。 所以,在隔壁官员来的时候,他还是装了装样子,开设了粥棚。 又让商家下调了粮食的价格,好生接待了那个官员几天。 那个人也是没有看出来什么蹊跷,就走了,随后临江城就派人把手,不让难民再去隔壁城池了。 去的人,也被抓了回来,面对的就是一顿毒打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