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7章 不能出钱又出力-《锦鲤农女有慧眼》
第(3/3)页
我决定好事做到底,选块不远不近的地修村学,主要方便自家人,旁人交少量的束脩也能入学,费用肯定比私塾还便宜,请先生的费用由我家出,我定不会亏待先生。”
“好,你先安排村里的事,我帮你选人,对了,你做这事儿跟家里商量了吗?
占土地、修建学堂、请先生等要不少钱,你是一直接济那些孩子还是只管一两年,这些得想清楚,以免做好事还被人怨恨。”
“师傅放心,我跟爹娘商量过了,家里兄弟姐妹家都有孩子,我愿意出这钱,他们自是不会反对,亲戚家也有需要启蒙的孩童。
至亲几家人的孩子在村学的销全免,诸如吃饭、书本、笔墨当然由自己出,别家的孩子要读书就得交束脩。
如果少量的钱都不愿意出,说明那家本身没有让孩子读书的想法,更不可能送孩子去更好的书院读书,单我出力不顶用,不能让人养成指望别人接济的坏习惯。”
该有的配套设施提供了,她不负责别人孩子的人生。
如果入学没有门槛,家家都把孩子送去学堂,别说容不下那么多人,先生教的孩子多了也费劲。
师徒二人边走边商量,云叔在屋里收拾他们的衣物,等徐文宣放学回来,一行人收拾妥当就出发。
颜在车上跟徐文宣说了办村学的想法,抵达小桑村,徐文宣先下车,颜让他去跟杨里正谈修村学之事。
杨里正自是欢迎徐家做这样的好事,而且徐家还决定小桑村的孩子们入学免第一年的束脩。
在这一年时间内,孩子们能认很多字,即便不继续读书,以后也不是睁眼瞎。
杨里正当天就通知小桑村各家各户开会,主旨是将徐家办村学方便大家的事传达下去,要求大家出力修建学堂。
总不能让徐家出钱又出力,自家得好处还要赚人家的工钱。
杨里正说得非常明白,谁家不愿意出力,以后就别沾村学的边儿。
(本章完)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