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1章 自留地-《油菜花又开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但是到了1978年,对于自留地的管理已经没那么严了,尤其是公社这一级,只要大队每年按时足量上交公粮,别的事他们也大多是睁只眼闭只眼。
    张自强长年住在砖瓦厂,他已经在砖瓦厂盖起了三河村自地震以后的第一间瓦房,然后又在砖瓦厂旁的小坡上开挖了一块自留地,种点白菜萝卜什么的,然后他又把母亲在后院的迷你养鸡场挪到了自留地旁,圈起一块地,真正成为一个养鸡场。
    三河村砖瓦厂的规模虽然扩大了不少,但是在张自强的耐心教导下,大家的手艺也越来越娴熟,所以砖瓦厂只保留了五六个长工,别的乡亲们只是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过去帮个忙,等到农闲时候,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挖了不少自留地。
    时值三月,孙良才看到时机已经成熟,就跟张国柱商量道:“张大伯,有了这么多自留地,就应该物尽其用。三河村的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桑树,小英之前系统地学过养蚕技术,不如让乡亲们种点桑树养蚕,养殖业做好了,效益绝对不会比砖瓦厂差。”
    三河村砖瓦厂的成功,归功于孙良才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,所以张国柱把乡亲们聚在一起讨论种植桑树养蚕的事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,并且都同意由孙良才和周小英给大家做培训和指导。
    今天是第一次培训,如同当初做血吸虫病的讲座一样,乡亲们吃过晚饭,都各自搬着小板凳,聚集在大队院子里,充满期待地等候着孙良才上台。
    眼看着乡亲们都来得差不多了,孙良才走上主席台,跟大家说道:“乡亲们,大家都在土地里刨了大半辈子,年年辛辛苦苦地付出,可到头来还只是能勉强撑饱肚子,大家还是只能住在这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里。”
    台下发出不少赞同的声音,人们回忆着这些年的辛苦,小声地议论着。
    “对啊?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大家也不懒,一年到头也不敢请假,可到头来还是吃不饱饭。”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道。
    (本章完)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