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话说卧虎山三大王程虎战败,逃回白虎寨,见二兄告曰:“今日山下,小弟险些丧命,乃一白袍小童,所欺矣,两卫为小弟讨公道也。” 段风烈闻言,怒火从烧,跃身而起,披甲提刀,飞身上马,直奔山下,如雄鹰展翅,虎豹纵跃。秦极、程虎随后下山。 顷刻段风烈至山下,见张桓楚横立道中,大叫曰:“儒子,莫狂!二爷来也。” 段风烈直取张桓楚。正阳观之,段风烈面如青靛,身高体壮,头戴青铜麒麟盔,身披青铜鱼鳞甲,手握重刃熟铜棍,有虎将之风。 所骑海月清风驹,千里良驹,额有残月,通体青色,有乘青云之势。 正阳心赞之。 张桓楚催马迎之,段风烈高举熟铜棍,罩张桓楚面顶击落,重棍引冷凤而下。 张桓楚横枪上挡,手掌震麻,知段风烈力大,竭力拟战,良驹交错,回马复战。 山林拂动,秦极,程虎跃马而出。 正阳观之,秦极年方双十左右,面色红枣,浓眉大眼,肩宽臂长,头戴赤金狮子盔,身披五虎麒麟赤金甲,手握提卢枪,稳坐赤兔胭脂马,可为威风冲斗牛,雄姿达龙宫。 秦极观正阳顷刻,复视战势,目无斜视,举止沉稳。 正阳曰:真将军也。 古人言,高山深渊必有藏龙卧虎,此言非虚。 复又喜曰:此人有将帅之风,若此诸将,为唐室效力,母亲日后无忧矣。 正阳心中自计之。 诗曰: 红缨飒爽赤金甲,胭脂红妆艳阳天。 东风几度青云志,牡丹飘香飞花絮。 此身悠悠我自知,不问风月与尘土。 山石丛林听溪声,川流鱼沉戏麋鹿。 且说张桓楚,段风烈之战。 青白对立,左右翻转,枪棍相向,星月交汇,风云翻滚。 骁骦青风,前后穿梭。 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之争风;南岳衡山,北岳恒山之夺光。 二将来往大战,八十回合,张桓楚一则年幼。 二则段风烈力大。不敌,拨马归之。 段风烈催马追来,正阳上前,截段风烈交战。 正阳摇枪而刺,长枪刺护心镜来,段风烈抬棍挡之。 战马交错,调马复战,正阳枪方法高绝,枪尖如宇宙繁星,围段风烈周身,点光闪烁,来去无踪,辗转之机刺来数枪,段风烈惊,少击而多防之。 顷刻之间已过十回合。 秦极见正阳武艺高强,段风烈有仓促之态,恐段风烈有失,催马来截正阳去路,抬枪刺正阳护心镜,正阳挥枪挡之。 张桓楚,程虎复入战场交战,五将混战一处,互不相让。 正阳自艺成,未遇今日,这般强将,有心探诸将之能,舞枪呐喊,愈战愈欢。 秦极自出道以来,未有劲敌,越战越惊。 正阳长枪如万花绽放,四海沸腾。五将争锋,昏天暗地,一时之见,难分胜负也。 正是: 铠甲映霞光耀日,枪斧闪烁落星辰。 山石摇晃树落叶,野兽惊奔鸟飞绝。 山崖荡荡,草木沙沙。 山南道,一道童骑板角青牛,头戴逍遥巾,身披山水道袍,脚踩腾云鞋,手握鹅毛扇,作歌而来。 歌曰: 龙虎相争必有伤,诸君本乃将侯门。 昔无弑父之仇,今非灭国之恨,速速罢休。 群雄并起江湖梦,天赐机缘凌云志。 兄弟情日月长,谋画功安天下,传诵千古。 正阳,秦极众人,闻歌声奇妙,各自止马亭战观之。 此作歌道者,非有他,徐美祖是也,游离山河海岛,学有小城。 所学乃长短纵横之术,后乃学周易,春秋,百家言。 正阳观徐美祖面清俊逸,温文尔雅,所饰奇特,心异之。 正阳笑谓秦极曰:“吾名正阳也,将军高姓大名,何称之?”秦极亦笑曰:“小将秦极,秦孝府十二代子孙也。 将军之事,传颂中原,非墟名也。” 诸将各言姓名未必,张桓楚跃下马,跪拜秦极马前,落泪曰:“小弟张桓楚未料,此地遇兄长,未识尊容,冒犯虎威死罪矣。” 秦极方识张桓楚,跃下鞍来,扶起张桓楚曰“贤弟无恙,今自归来,吾心安矣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