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裴祥宝摔二下,死了老虎,不闻诸人,拿起扁铁树,扛虎便走。 正阳叫曰:“小兄弟,且慢。” 裴祥宝闻声回转曰:“何事?” 正阳近前曰:“小兄弟,尊姓大名如何称之,居何处?” 裴祥宝曰:“吾名裴祥宝,居住此山也。” 正阳复问曰:“父母在乎?” 裴祥宝曰:“母亲在也。” 正阳曰:“小兄弟待往见之,吾有言语请教。” 裴祥宝曰:“吾带汝往,见于不见母亲之意,吾不能左右也。” 正阳见少年淳朴,喜曰:“善。” 遂裴祥宝引正阳、王氏诸人,往茅屋行之。王氏观正阳面露喜色,谓曰:“正儿,何事这般喜悦。” 正阳曰:“南征之事,吾心病了去也。” 王氏闻言,面热不语。 正阳复曰:“孩儿观此少年,有大将之风,虽有些迟钝、然胸怀坦荡,目无邪光,气力超群,若得此人,日后必成国家栋梁。” 王氏曰:“真乃社稷之福。” 异林秀木紫芍药,青竹云梦飘霓裳。 路数道非拂荆扉,京洛春衣度江淮。 裴祥宝领诸人前行,过了两个山头,至一所茅屋,院门巨石掩之。 裴祥宝谓正阳曰:“于此等候,吾入内告之。” 正阳曰:“小兄弟,言于老人家,唐朝王皇后欲见也。” 裴祥宝搬走石头入院,至茅屋门外,老虎轻放一侧,躬身轻声曰:“母亲,孩儿归矣。” 自屋内闻裴老夫人之命,曰:“儿入来。” 裴氏坐木榻之上,裴祥宝推门而入,跪于厅中。 裴氏曰:“祥宝,今日狩猎如何?” 裴祥宝曰:“孩儿捕得一虎,来时遇路人,自言唐朝王皇后,欲求见母亲。” 裴氏闻言惊曰:“人何在?” 祥宝曰:“院门外候之。” 裴氏曰:“愚子,速扶吾出院,见来人。” 裴祥宝起,扶裴氏走出茅屋,观王氏之众,知其言非虚,忙上前跪拜,命其子跪拜于后,曰:“民妇拜见皇后娘娘,逆子不知礼数,慢待皇后娘娘,死罪也,望娘娘赎罪矣。” 王氏上前扶起老夫人,曰:“老妇人速请起,莫劳尊体。祥宝起身立裴氏之后,正阳上前行礼,曰:“正阳见过老夫人。” 裴氏曰:“民妇不敢,将军请起。” 正阳立侧。 王氏曰:“深山遇夫人此乃有缘矣。吾浏览山色,未进食也,以夫人,席地而饮,慢议之,夫人之意何如?” 裴氏曰:“老朽草芥之民,岂敢放肆也。” 王氏命侍官铺竹席,摆酒菜,再三劝请,裴氏就席,遂裴氏从之,同王氏夹桌而饮。 王氏曰:“宫外深山之中,夫人不必拘礼,今见夫人王氏之幸也马,请。” 二人举杯共饮。 王氏复曰:“今日见此子,山间擒猛虎,可为英雄也,今年纪几何?可曾学武否?” 裴氏曰:“今十五岁,自幼随老身山中生活,未曾学文武之艺,生性耿直愚昧,待老身入土,此子何生?老身甚忧矣。” 王氏笑曰:“妇人多虑矣,虽志钝,心无邪,有万夫不敌之勇,可谓将才也。” 裴氏曰:“老身斗胆问娘娘,身后少将何人也?” 王氏曰:“我义子,正阳也,若非正儿,今日王氏,无见老夫人也。” 裴氏曰:“殿下有龙凤之相,他人不能及矣。” 王氏笑曰:“本宫此来,欲请老夫人母子,入京也。妇人可住宫中,此子亦可建功立业,光辉耀祖,岂不善美。” 裴氏喜,回命其子曰:“祥宝速,跪拜皇后娘娘。” 裴祥宝依命拜王氏。 裴氏曰:“祥宝今后听皇后娘娘之言,娘娘所说如同阿母之命,不得有违,牢记于心,若有违非吾子也。” 裴祥宝曰:“孩儿熟记于心也。” 裴氏饮三杯水酒,曰:“老身无愧裴氏也,” 言毕长笑倒下,气息全无,魂归九泉也矣。 裴祥宝忙上前抱裴氏恸哭,其声如狼嚎虎啸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