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七章 一段过往-《农家童养媳:捡个皇子来种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()    “当年,若不是先帝将我从阴谋的泥潭中带出来,我恐怕也不会有如今这一身的功名啊。”

    老将军一副壮朗沧桑的面容,竟是忽然变得怅然伤感起来,他掀开了过去的往事。

    当年老将军还不是一位将军,而是一位苦读寒窗的居士良民,一心读遍圣贤书,想要通过科举进京当官,为皇城也为天下百姓做有意义的实事。

    他从乡下一路跑到京城去,在各个诗社里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之人。

    奈何他的性格豪放无畏,过于大胆张扬,对于官场和名门的一些事更是直言不讳,因此而得罪了一些人,因此在科举的时候,他遭人陷害,被打入了地牢。

    在牢房里,老将军可谓是叫天天不应,叫天天不灵,他落入泥潭,身为无名之人,又没有任何能帮得上忙的好友,除了等死,大概也没有别的出路了。

    对于事实的真相,不论他怎么解释,都没有人听,他在那牢里受尽了折磨,可他不甘心就此对那些陷害他的人低头,哪怕被严刑拷打也不愿供出自己的“罪行”。

    大概是老天爷认为他命不该绝,竟是让先帝无意中知道了他的事情。

    而先帝对此事进行了严查,在查出背后的那个人时,更是下了格杀勿论的死令,老将军因此而被拯救,也是从哪一日起,他下了死决心,这一生都要追随先帝,永无二心。

    在他看来,先帝是一位明君,若是当初他没有站出来查明真相,为他正名,洗清冤屈,也不会有如今的将军之位了。

    科举之事后,老将军放弃了从文,选择拿起了长枪,不仅是想要保家卫国,更是为了誓死保护先帝,成为先帝的左臂右膀。

    他初上战场,他写文章倒是厉害,可对于打仗只是初出茅庐,意外发生的时候,是先帝救了他的命,在他面前一刀将敌人的手砍了下来,这无疑更坚定了老将军的决心。

    最后靠着自身的天分和努力,老将军成功了,他成了一朝名将,驰骋疆场,杀敌无数。先帝更是亲自赋予了他无上的荣誉,让他成为了名传千里的大将军。

    原来他之所以如此不顾形象,激动地跪拜顾子渊,不仅仅因为他是先帝唯一的子嗣,更是因先帝曾对他有莫大的恩情。

    老将军为人忠义,最重情义,对于先帝的被实在是愤慨难当,自然也不甘愿服从新的皇帝,可他当时的势力并不容许在先帝面前放肆,唯有忍辱负重,退出朝廷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