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4、加赋与不加赋-《从民国开始的诸天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这一道史政论题,让在场的一些考生瞬间有些哗然了。这道题说的是清朝康熙定下的祖宗之法“永不加赋。”
    意思是什么呢?
    这永不加赋的国策是比加赋的国策危害社稷更厉害?!
    这是一些不学无术的考生。
    白贵摇了摇头,这句话不仅可以联系到康熙定下的“永不加赋”国策,还可以联系到王安石变法的:“善理财者,不加赋国用足”这句话。
    史论题怎么可能攻击当政者,揭人老底。
    所以这道史论题,最好是以王安石变法这里来阐述。谁要是敢论述清圣祖康熙的政策不对,那可不仅仅是罢卷的下场,还是掉脑袋的行当……
    但如司马光那样答复这道史论题也是不对的。
    司马光说:“天地所生财物百货,止有此数,不在民则在官:譬如雨泽,夏捞则秋旱。不加赋而国用足,不过设法以阴夺民利,其害甚于加赋。此乃桑弘羊欺汉武帝之言,史迁书之,以见其不明耳。”
    这……就是这道史论题的出处了。
    不善于强闻博记的读书人要是不知道这道题的来源和出处,乱写一通,牵扯到康熙的永不加赋国策上,那真的死的惨。
    然而这道题该怎么写?
    肯定是不能写司马光的看法!
    “经济特科!”
    白贵长长舒了一口气,想要成为一个秀才真的不容易,尤其是清末的时候。
    陈仲甫和蒋梦麟曾经有过对话。一次,蒋对陈说:“你是一个秀才,我也是一个秀才。秀才有两种,一种是考八股时进的秀才,八股废掉后,改考策论,称为策论秀才,策论秀才虽然有几分洋气,但没有八股秀才值钱。”
    陈大笑道:“那你这个秀才不值钱,我是考八股时进的秀才。”
    话是如此说,可策问秀才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,真的不少,比以前的八股秀才要知道的东西还要多一些。
    因此这道政史论题,想要答的好,答的出彩,非得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。
    另外还需要注意一点!
    王安石是史书公论的“奸党”,决不能为王安石翻篇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