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6、单行本-《从民国开始的诸天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推了推鼻梁的眼镜,说道。
    “没错,田边前辈和我说过这些,也签订了和契。”
    白贵点了点头。
    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露出轻松的笑容,打开公文包,取出内容更精细的合同,“有劳白先生签订发行单行本的合同。”
    他将合同推到白贵身前。
    又取出了印泥和一根钢笔,递了过去。
    白贵没有着急签订合同,而是仔细甄别里面的每一项内容,古往今来合同坑人的存在屡见不鲜,即使作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群体,但也不能避免。
    还是需要仔仔细细过上一遍的。
    “咦?这是?将我的版税提到到了百分之十三了?”
    看到合同尾页,白贵有些惊讶道。
    朝日社还做亏本的生意?
    “白先生的大秦帝国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,销量不错,所以社内鉴于此,给白先生初刊时提高两个百分点,还请白先生勿怪!”
    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回道。
    如同白贵这样年轻就能写出历史大作的存在,日后定会享有盛名,区区两个百分点给了也就给了,朝日社还不差这一些钱,结一个善缘也是好的。
    日后白贵若是优先选择投稿朝日新闻社,那就是他们的赚头。
    “初刊社内定在两千册,发售全国,如果销量好的话,会进行二刊和三刊……”
    他又继续说道。
    白贵这点也很满意,初刊印刷多少,也是证明一个作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,如果初刊印刷的太少,难免有些令人难堪,三千刊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量。
    比夏目漱石印刷《鹑笼》的初刊三千刊少了一千刊。
    但……这也不能比,要知道夏目漱石写的多是短篇、中篇,长篇还是很罕见的,更别说他大秦帝国第一册就有七十多万字。
    长篇都没几个比他长的,售价订的肯定不便宜。
    随后,朝日社社员又递来润笔料,结合此次单行本和未结的七万字稿费,加起来厚厚一叠,有近七百多日円。
    可以说,初刊的一次版权费,就能买一套房。
    “也请白先生多多给读者回信,号召读者购买。”
    朝日社社员又说道。
    “这是应有之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