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众人的目光再次聚集到这个看似是个“大家闺秀”的女孩身上,允芸似乎忘记了怎样走路,看着这群人热情又真诚的目光,她有点感到自惭形秽。 “这是小芸。”文庭蕴对众人说,“才十九岁,比你们之中最小的也小三岁,应是你们的师妹了。” “小师妹,”一男生笑道,“我叫陈润东。” 另外两男生也陆续说: “方志学。” “萧以恒。” 两女生说: “杨陌。” “柳芊芊。” 这一连串的字符蹿进还慌慌的允芸耳朵里,于是从左边耳朵进,右边耳朵出来了,她几乎没记住一个,只不断微笑点头致意。 饭后,一下午时间,允许从未想法自己有生之年会经历此情此景,以至于让她的眼界和胸怀开阔一点,让她对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有一丝的思考。 “当今的祖国到了破碎得不能更破碎的地步,当今的中国到了不得不即刻挽救的地步……” “青年学子肩负着救国救世的伟大历史任务……” “教育为国兴之根本,我主张教育救国——” “政治腐败是国衰之源头,我主张从政救国——” 一个老师,五个学生,满怀激情地探讨“实业救国,引进外国制度,进行改革救国……” 允芸痴痴地望着他们,在“国、世、救国、济世、理想”等的话题前,她忽然觉得自己渺小极了,自己的生命甚至不值什么。而他们地形象显得极为高大,但允芸就不觉得他们只是泛泛而谈,因为在他们眼里,允芸见到了理想之光。 一下午下来,她最终记住这五个师姐师兄的名字,自己没有插话的资格,只是默默欣赏着他们高谈阔论、认真热情的样子,但他感到身心愉悦,这是在学校没有感受到的氛围,她回想起学校里遭受的排斥与冷眼,感到伤心,她不明白自己对同学的善意和关怀为什么在她们口中,就成了“惺惺作态”和“虚伪”,所以她宁愿常常往家里跑,不愿意上学与她们相处。 一会儿,天色将暗下来了,各人都要回家,文夫人留不住,各人说着就走,对于这个一下午只说了只言片语,几乎沉默了一下午,但听得津津有味的小师妹,几位师兄师姐也记住了她的甜美与安静,纷纷挥手说再见。 允芸也喃喃地说着再见,挥手告别,她对陈润东颇有好感,这一下午的话题尽由他掌控着进行,宽阔的脊背,高亢粗犷的嗓音,热烈的说话方式,清澈的眼神,充满理想的眼睛……都让人难忘,对于他,允芸仿佛只能是瞻仰与崇拜。用她在书上所看到的一句话形容陈润东——这个人,他日必成大器! 正当允芸的目光还聚焦在他的即将离开大门的背影时,陈润东忽然转身,两人目光相接,允芸被磁石吸引般,连躲闪也不能。 “润东,还不走?”萧以恒喊道。 陈润东这才回神,已经忘了自己转身的目的,迷糊地被几人拉着走了。 不久,庄蝶过来把允芸接回家去,庄云铖不在家里,玳安说被钟于钱叫去结算纱铺的账。允芸还没从师兄师姐的那些谈话中完全走出来,不由得把庄云铖与他们比较,“哥哥和他们真完全不是一路人。”允芸碎碎念道,“究竟也不能说谁优谁劣……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