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2章 上海-《无限恐怖之机械师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以“恐龙特急克塞号”的速度,从埃及出发之后,很快就超过了地球转动的速度,抢在了太阳的前面,甚至因为他们从埃及出发时是中午,结果一头冲进了中国黎明前的黑暗之中,倒是方便他们着陆了,而按照强纳森信中所说,着陆地点选在了上海。

    叮叮当当的有轨电车,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,闪耀着霓虹灯光的十里洋场,浑身咖喱味的印度阿三,戴着藤帽打着绑腿的安南巡捕,西装革履、趾高气扬的各国洋人,一口流利外语的金丝眼镜买办,身穿旗袍、牵着宠物狗的摩登女郎,一掷千金的富豪子弟,穿蓬蓬裙参加化装舞会的女大学生,盛况空前的集体婚礼,红透半边天的著名歌星及其粉丝群,摆着诱人姿势拍睡衣广告的模特儿女郎,熙熙攘攘的股票交易市场,拥挤热闹的电影院……

    或许这是许多人心中民国时期上海的典型形象,但除了这些之外,上海还有这些。

    走街串巷、黝黑干瘦的黄包车夫,卖白兰花和梨膏糖的饶舌小贩,满脸菜色的码头苦力,收音机广播里放送的昆曲和京剧,用“标准石油”铁皮桶搭建的闸北棚户屋,衣衫褴褛、偷偷剥树皮充饥的乡下乞丐,面黄肌瘦、神色黯淡的大烟鬼……

    甚至更糟,夜晚黑帮械斗枪战,白天洋人耀武扬威,租界巡捕也甚是蛮横,随便打死几个人都不当回事!至于因为吃不上饭,穿不上衣而饿死冻僵的“路倒”,就更加司空见惯了。

    何况早在1937年,随着淞沪会战的失利,上海已经被日军所全面占领,只留下所谓几个英法租界还苟延残喘,上海市面上早已经是黄皮的日本兵和披着羽衣、穿着和服到处横行的日本浪人。

    “回到这个年代还真是不方便,”李萧毅不无郁闷的抱怨,因为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太低,他的海量高科技设备也发挥不了太大作用,除非他自己完全建立一套监控体系,“上海这么大,我们上哪去找强纳森和伊莫顿他们?”

    “如果找不到他们……”楚轩说了半句。

    “我知道,那就让他们来找我们,我知道你脑子里想的都是什么暴力的念头。好了,已经对所有的无线电频段进行压制,下面你的话会在上海地区每一台收音机里播放,就是高音喇叭也以无线震荡的方式提供能量来工作,基本上讲应该能够覆盖上海95%以上的租界区和生活区,至于棚户区,因为那里没有相关的设备,就没有办法了,不过想来伊莫顿也不带他那女朋友去那种地方吧。”李萧毅一边说,一边递给楚轩一个话筒。

    当时各地来上海谋生的农民,从乡下运来毛竹、芦席和篾片,把毛竹烤弯,插在地上,搭出一个半拱形的架子,上面盖上芦席,周围捆上茅草,在向阳的一面割出门来,地上铺块烂棉絮,就是一家人的住所。这种简易窝棚俗称“滚地龙”,高度仅到成年男子的腰部,进进出出必须深弯腰,夜里回去瞧不见入口,一不小心就会穿墙而入——就跟学了穿墙术似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