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苏哲想到的图片构图太有戏剧冲突性了,导致那名伪装的素人被无数人冲了: 【How-dare-you?】 【你怎么敢?】 【你是傻子吧?秦风就是个累赘,唐仁能打过任何一个超级英雄吗?】 但“素人”丝毫不惧,直面网暴,战斗力极强: 【跨作品比战斗力?太幼稚了吧!】 【我从来不知道苏哲竟然还是推理迷,他写本格推理的能力,超越了国内绝大数推理作家!】 但随着同事们上班后的讨论,再次安利给一些没看过的潜在观众们。 “他真的好迷人啊……” 【看什么全球票房?我管洋鬼子喜欢什么!反正华夏更喜欢唐探,更喜欢苏哲就够了!】 记者惊奇地问: “苏哲可以当导演?他没学过导演啊。” 【天呢,被分析出的细节就如此庞大,他到底隐藏了多少巧思?】 这让对方找到了破绽: 【你说票房?报仇者全球200多亿(折算人民币)票房,狗屁侦探能拿到吗?】 反正粉丝们看到后,越发沉迷。 当然,更重要的其实是路人口碑。 还有人在分析推理梗,比如《密室讲义》等,在电影画面中找到一本本推理,作为彩蛋,和苏哲完成一次有趣的对视。 豆瓣和知乎上,出现了一些深度影评,像《唐探》这种悬疑推理类型的电影,是他们的最爱。 接下来,《新闻联播》采访了有关部门,采访了电影院从业人员,采访了观众,并在最后,采访了苏哲。 养粉千日,平时都不舍得割,甚至免费给她们辅导功课,不就是为了今天吗? “嘿,我这么多粉丝,还能让你们欺负了?” 甘蔗们自然无比自豪,天上地下,谁有我家哥哥争气? 没出息的偶像才整天薅粉丝羊毛,争气的哥哥都去赚路人的钱! 这么说有点奇怪,其实就是作品好,普通观众愿意花钱看,不需要靠粉丝买幽灵场刷票房。 有些话,玛丽苏不方便说,但“素人”可以: 【哟,听意思,你们已经默认华夏票房比不过唐探了?】 【纪录毁灭者还在继续,每天一個新纪录,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票房。】 比如前世的福尔摩斯和莫瑞亚蒂(算是鼻祖)、柯南和酒厂,甚至超英里,蝙蝠侠都有小丑,超人也有卢瑟。 其实内容很没趣,都是套话,毕竟新闻联播不是娱乐采访,苏哲没法说一些骚话,抖个包袱、说个段子之类的。 【如果我写本,主角一指头碾死所有超英,那我的主角就最牛逼?无不无聊!】 【姐妹们,该二刷还是要二刷啊。】 央台的新闻专题报道: 【我国电影《唐人街探案》在票房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,超越了好莱坞大片《报仇者联盟》,荣登中国票房榜榜首。】 苏哲平时不愿意让粉丝们刷分,影响正常的评价体系,在路人眼里十分恶臭。 《唐探》不是普通的国产电影,有希望成为票房榜首,超越好莱坞; 思诺只能以恶制恶,保护了自己,还逃脱了法律制裁——这也隐隐体现出电影隐含的立场。 但这时候,不放粉丝更待何时? 随着春节假期过去,《唐探》的热潮才迅速回落,单日票房降低至1亿左右。 不利于社会稳定。 从全球票房的角度,唐探肯定输定了,毕竟文化不一样,大部分包袱别人都看不懂。 甘蔗大战皈依者,完胜! 【小品王?喜剧王!】 总之,谁都无法说服谁,但图片和争论,却让唐探的热度更高了。 【别不信,就看口碑,看评分,唐探(苏哲版)不比报仇者强多了?】 如果榜首是国产电影,估计会恭喜一番,发个恭贺海报,意为薪火相传,十分温馨。 这不是苏哲第一次登上新闻联播,却是第一次接受采访。 毕竟他的粉丝基本盘是音乐粉+武侠粉+偶像剧粉+电影粉,几乎将粉丝一网打尽了。 【既能写传统武侠,又能写本格推理,我觉得,苏哲在文坛的地位被低估了。】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