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言毕,催马截慕容树来,慕容树摇枪便刺,指咽喉来,正阳抬枪击之。 云花枪外弹,慕容树受其力,摇晃而出,战马交错,未出十丈,正阳复调马截慕容树来,摇枪刺之,金枪闪光而至,乏眼之间,来护心镜前,慕容树枪置身前挡之,双枪触碰,慕容树受其力,彩云驹蹲坐在地,复起。二将交叉而出。可谓: 霞冠碧落雪花飞,玉凤缤纷彩云间。 八宝金铠落七星,追风逐云飞龙驹。 前后未走五个回合,慕容树一身骨头酸痛,思不速去,迟者有危,遂拨马欲走,正阳双手握枪杆,使枪身抽击之,慕容树竖枪挡之。 因力小,受巨力,不能坐稳马鞍,吹落马下,方起身而立,正阳已至身前,抬枪便刺,慕容树避之不及,金条枪穿腹而出,正阳抽枪,慕容树倒地而死。 正阳命士卒葬其尸体,收兵会合张桓楚、楚云二将,府使江南降卒皆归之,领众回南郑。 且说岭南兵,李天锡虽领命于节度使殷熙,救援王氏,然怀异心,自有所为。 闻有八路兵,袭南郑,思一计,一面使兵将缓走,又多出探马,观南郑之势,欲待正阳,众路兵交恶,两败俱伤,乘其虚弱,擒正阳、王氏送往长安,成奇功也。 领兵至南郑,一日路程,探马来报,正阳败七路兵,主将皆死,士卒归之。李天锡思,若列阵交战,恐不敌正阳,不如依殷熙之意,护送王氏,途中使计策擒之。 意定,直往南郑行来。南郑,正阳领张桓楚、楚云登城楼四处观望之。 谓二将曰:“闻有八路兵来伐,我数之,少一路,岭南兵也,何故未至?” 张桓楚曰:“岭南节度使殷熙,于吾家有故交,皆唐室之旧臣,红门之将,并非奸邪之徒,不知是何缘故,起兵犯王妃也。” 遂正阳下城楼,回总兵府,遣人出城,探岭南之虚实。二日门兵来报,曰:“岭南兵来南门落营,遣使求见将军。” 正阳令曰:“入来。” 使官进堂,上举书信,拜曰:“小人受岭南兵,主将李天锡所遣,见将军上书,内情含书中也。” 侍官去来,正阳观之。 书曰: 岭南小将李天锡拜书,正将军虎案前,小将奉命于,岭南节度史殷熙也。 遂对外扬言起兵擒王妃、将军,实为助将军,共同御敌,护送王妃入蜀,至成都也。 因受命之日晚,而行走之路远,故迟几日也。 天幸,将军武艺绝伦,败七路兵如宰牛屠狗,尽灭之。然,巴蜀路遥道险,关口险隘,江河之上游水贼,山谷之中藏大王。 小将虽力微知浅,愿护送王妃、将军,行往成都,相会世子。 小将完成使命,又使唐室之旧臣殷熙,赤子之心,报之有望,将军莫疑之。 小将立城外,听候将军差遣。 正阳读完,谓来使曰:“汝回报,李将军,吾知之,明日城外会之。” 来使三拜而去。 晋卿曰:“殿下之意何如,可信乎?” 正阳曰:“交战之地,系母亲安危,其可轻信也,观其举止而行之。” 次日正阳出城,会李天锡。 李天锡只身来军前观之,正阳身饰宝甲,容颜显山河之故,眉宇间系英雄之气。 李天锡思曰:此人相貌非凡,能败天下诸侯兵,非侥幸也。 吾不可鲁莽,须从长计议,一举灭之。 李天锡曰:“吾乃,岭南副都督李天锡是也,将军可是正阳乎?” 正阳细观李天锡,面色青灰,细眼无眉,尖腮侯嘴,头戴九头白蛇冠,身披八头黑蛇甲,手握金蛇枪,骑蛇花驹。 正阳思曰:蛇之性阴暗毒辣,此人以此物为尊,岂有君子之节也。 正阳曰:“正是莽夫正阳也,李将军千里来救,可见唐室忠臣未绝,红门有继,社稷之福也。” 李天锡下马来前,单膝下拜曰:“小将闻将军英名日久,今日目睹尊容,风采绝伦,气冠寰宇,小将愿效犬马之劳,清扫足下灰尘,牵缰绳鞍前引路,略尽人臣之责也。” 正阳下马扶之,曰:“将军之心,金银所不能度之,吾起能弗与。将军随我入城见母亲,择日行往成都,劳将军为先锋,扫山路之害,搭度水之桥,保我母亲,中途无忧。” 李天锡曰:“小将谨遵之。” 遂正阳携李天锡入南郑,至总兵府后院门外,正阳谓李天锡曰:“将军此稍候之,我入内请示母亲,后可见之。” 李天锡曰:“诺。” 遂正阳入内,拜见王氏,曰:“母亲,今自岭南来一路兵,主将名曰李天锡,言奉命岭南节度使,殷熙之命,来护送母亲入蜀耳。 孩儿闻殷熙唐室之旧臣,红门之将,故来请教母亲,见来将乎?” 王氏曰:“为难之时,有红门忠臣,不惧死罪,出兵援手,实为不易,若拒之门外,岂非寒了,忠臣之心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