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吾儿速请来,正堂面视之。” 正阳曰:“母亲所言正理也。” 遂带李天锡来,正厅见王氏。 李天锡拜王氏曰:“小将奉岭南节度殷熙之命,护送王妃至成都也,殷将军唐室之旧臣也,闻有众路兵,来犯王妃,甚忧之,恨不能亲至也。 然皇命在身,不可违,故遣小将,扬言取南郑,暗处为王妃援手,保送王妃入蜀,于世子相会也。” 王氏笑曰:“李将军免礼,请就坐。殷熙亦可为故人也,昔日红门诸将,浴血奋战,平定南越,吾熟知也。 殷将军知勇双全,我甚敬仰也,今雪中送炭,救之于危难之时,真乃我唐室之忠臣也。 成都有千里之遥,劳苦将军也。” 李天锡曰:“为王妃效劳,乃小将之幸也,敢不尽死力也。” 遂王氏使正阳,摆席宽待李天锡,至晚李天锡方归营。 诗曰: 心中日月难自明,杯中乾坤影浮萍。 云雾纷扰似渺茫,窗外春雨海棠花。 晨阳映霞万道光,朝气嫣然飘江湖。 美人出水芙蓉阁,悬帘素妆倾城国。 二日正阳使晋卿,留守南郑。 分南郑一万精兵,使张桓楚领五千为后路,楚芸领五千兵为中军,李天锡率领所辖兵将为前路,起兵出南郑,发往成都。 李天锡便走便计谋,行数日,前军至平阳关北门,十里外扎营。 正阳帐中聚诸将议事,问张桓楚曰:“贤弟,此阳平关何人坐守?” 张桓楚曰:“此关守将乃司徒禹之妻,蔡氏之兄,蔡越守之,下有两员副将,未知其有,过人之术也。” 正阳复曰:“李将军之意何如?” 李天锡曰:“阳平关,偏禺小关,量无能将,易攻取也。” 正阳以为然。 阳平关,守门兵见之,飞奔入总兵府,报蔡越曰:“报老爷大事不好。” 蔡越曰:“不好,有何事?” 门兵曰:“草莽英雄正阳,领兵来北门外扎营也。” 蔡越闻正阳来城下,速领彭祖、陈璋二将,登城楼观之,五万余众,压城门落营,气势甚锐也。 蔡越谓二将曰:“汉王战死,正阳寇关而来,有必取阳平关之志也,二位将军有何拒敌之计?” 彭祖曰:“总兵无虑也,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小将出关,于野儿绝雌雄也。” 蔡越曰:“将军若战,谨慎也。” 彭祖曰:“诺。” 彭祖击鼓率兵,出阳平关北门,来战场叫阵。正阳帐内议事,门兵来报,阳平关出战将叫阵,正阳方欲起身,李天锡曰:“何劳将军亲为之,小将取贼将来也。” 正阳喜曰:“既将军出战,吾无虑也。” 遂李天锡出营,率岭南三千兵,来战场观之,彭祖头戴卷沿紫金盔,锁子连环甲,手握雀舌枪,骑枣骝驹。 李天锡曰:“来将速报姓名,我乃王妃前军之将,李天锡是也。” 彭祖曰:“吾乃阳平关副将,彭祖是也,反贼欲出平阳关乎?来送死也。” 李天锡催马交战,抬枪刺彭祖咽喉来,彭祖挥枪挡之,战马交错,复来战。 李天锡争出战者,自有深意,一则可解正阳疑虑,二则欲探知正阳兵将之力。 三则使阳平关之将,除去正阳左右。 遂李天锡战彭祖,不尽力也,来往游斗,十个回何,样装不敌,空刺一枪,拨马逃往营寨。正阳立竹台观之,李天锡败归,如此此之快,知其未尽死力,默然冷笑之。 敬纫兰佩树芳尊,骚魂千载留传说。 清风秋月度琼台,浮云几片雁南飞。 毕竟阳平关战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