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回 路救江雨诛二贼 辽王遣兵侵中-《唐室演义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萧鼎曰:“此乃裴延龄,李密有谋篡也,除之。”

    李昪曰:“裴延龄、李密勾结,内挟天子,外握兵权,势不可挡,不如合其意,附之。”

    彭司马李万曰:“诱二贼,诛之。”

    郜国公主曰:“若事泄,恐适得其反,汝等皆非善计也。韩卿之意如何?”

    上官问月曰:“吾有三计,公主可自夺之。

    上则,可借外力,抵内贼,密书往成都,招世子李纯举义兵,来长安讨贼,二虎争食,必有伤,伺机图大事,万无一失,公主可翘足而待也。

    二则公主率领府院之众,逞匹夫之用,玄武门政变。

    然以卵击石,胜负未可知也。

    三则委身二贼,贿其左右,出重金宝石,献爱女玄孙,谢罪受命。

    身可保,然,公主大业废矣。公主自决之。”

    郜国公主拍掌而笑曰:“韩卿不辱老丞相之名也,能观事之本末,言之渗透,明也。吾选上计行之。”

    遂郜国公主亲写一封密书,使亲信之人,遣往成都。

    郜国公主复谓上官问月,曰:“闻王氏入成都,其义子武艺,世所罕见,韩大人之见,何人能与其披靡耳。”

    上官问月对曰:“强者之外,自有强者。南唐王燕南梦、北辽大元帅刘过龙、突厥大元帅盖天齐,皆未有一败,闻名天下,强弱难断也。

    况且市井,山水之间,必隐高人矣。”

    郜国公主曰:“然也。”

    此乃上官问月欲保宣王即大位,故献计,使郜国公主招李纯入京,实乃引正阳也。

    诗曰:

    天道降祥瑞之兆,土德载成全之美。

    言语明是非之功,滴水有穿石之能。

    智士顺流逐波澜,莽夫力竭逆行舟。

    枉费心机多权谋,成败得失由可知。

    碎叶城,辽王闻中原有乱,唐王病笃,二贼专权。

    银殿聚文武议之,曰:“探马传报,唐王将死,李氏将乱,李密自封东宫,众卿有何见解?”

    国师姜偃出班曰:“南朝皇帝不能理政,有裴延龄,李密之辈握权,乃有篡位之意,中原内乱将起也。大王出一路奇兵强将,直袭长安城,可一战定乾坤耳。”

    辽王大喜曰:“诸将之意如何?”

    蓝天旭、蓝天星等,众飞虎将,无不欢悦,争先出兵。

    二元帅焦文龙出班,曰:“微臣之见,唐朝虽暗,忠臣未散,民心为失,未可征也。

    况潼关险厄,易守难攻。远路遥击,粮运不及,攻之不克,徒劳无获也。

    突厥新王,常有东窥,其志难侧,此乃腹心之疾也,大王何不顾性命之危,而遥望千里之城也。”

    姜偃曰:“李密无谋之辈,虽有一二贤臣必不能用,何济于事。

    中原久无能将,其士卒所惧,突闻我兵至,听声皆溃,潼关旬日之间,可拔也。

    虽有千里,二月可归之。大元帅坐镇都城,突厥不敢动耳。大王何忧之。”

    焦文龙曰:“征战之事,须臾多变,不可表相而行之,大王三思。”

    辽王不从。谓姜偃曰:“国师之见,何人可行?”

    姜偃曰:“臣随二元帅同往,率四虎将,精兵十万,足成事也。”

    辽王下旨曰:“二元帅焦文龙亲往,国师为军师,刘乾、刘坤,蓝天旭、蓝天星为旗将,率十万骑兵,往中原取玉玺,明日起行。”

    诸将上前领旨。

    次日焦文龙披战甲,入教场分兵,刘乾为前锋,刘坤守后尾。

    乾乃刘过龙长子,坤次子也。左右两翼使蓝天旭、蓝天星兄弟护之。

    放炮出城,直奔长安。

    正是:

    月映山道清泉流,两地闲愁新离恨。

    雾雨飘飘路艰险,千里潇湘烟尘绝。

    毕竟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