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话说唐王新即位,下诏书,金殿聚诸将,赏功臣。 正阳奏唐王,使萧王李怀英守汉中,招晋卿守潼关,率众归长安。唐王封正阳官爵,正阳不受,唐王知不能留,亦不强之。 郜国公主护唐王有功,封为镇国长公主,掌管内事,位居群首。 复传上官问月入朝,上官问月一改前日服饰,华容视之,缓缓而入,面如明月,貌美如花,柳眉细腰,长发落肩,罗裙偏偏,莲步寸移,绝色女子也。 诗曰: 月宫嫦娥落凡间,温柔似水面如玉。 举止儒雅全礼数,才貌冠绝出百官。 木兰九畹以周流,淑贤美人多仰慕。 秋菊落英修尧舜,圣洁众芳之莫及。 诸臣观之甚异,似曾有见,未知何处。郜国公主观上官问月,苦虑顷刻知之,韩明乃上官问月所扮也。 郜国公主每用事,必深谋远虑,旁人所不能及也,常自为聪明,左右朝臣。 不料乃小辈所欺,多年打雁,今雁啄了眼,面色瞬变,冷如冰霜,怨恨极之,怒火攻心,心血上涌,压制不能,轻咳一声,使手帕掩口,视之,乃吐出一口鲜血,冷冷盯视,上官问月。 问月跪拜唐王曰:“罪臣之女,上官问月拜见皇上,皇后娘娘。” 唐王怜之,曰:“汝父上官羽行忠义之举,冤死奸臣之手。汝以女儿之身,忍辱负重,为国事周旋,保皇后周全,功劳不小,可谓奇女子也。” 王氏深爱之,曰:“皇上臣妾欲以上官姑娘,作吾义女,不知皇上之意如何?” 唐王笑曰:“皇后所思正合朕意也。上关羽追封仁义侯,夫人李氏封贤惠夫人,上官问月为明月公主,随意进出皇宫,司督府改建明月宫,所须财物出自国库。” 上官问月拜谢立侧。 唐王复下旨曰:“秦极、徐美祖、段毅、程虎、张桓楚、上前听旨。” 秦极五人上前行礼。 唐王曰:“红门忠臣,乃我李唐江山之栋梁,今朕能见卿等,红门少将,国家固如金汤,中原无忧也。 封秦极校场总卫将。 徐美祖为教场监军。 段毅、程虎、张桓楚三将为飞虎将。他日立功复加封,新修红门旧府,所需财物自国库支出。” 五人拜谢而退。 无别事,唐王下旨散朝,又命太子李纯广禄寺慰劳诸将。 众臣退潮归府,郜国公主至上官问月面前,冷声曰:“明月公主计谋深远、深得老丞相真传也。” 上官问月欠身行礼,曰:“多谢公主昔日爱戴。” 郜国公主甩袖而出,至公主府,心火难灭,所见之物,瓷器宝贝尽投碎于地。怒曰:“本宫自幼出入宫廷,何曾受人欺辱,此次使乳臭未干,小丫头所骗,迎正阳入城,无异于驱狼引虎,气煞本宫也。” 萧鼎劝曰:“公主息怒,朝內虽安,四夷未定,公主静待时机,再徒大事,亦不难矣。” 郜国公主屈指指天起誓,曰:“不杀上官问月,吾不见天日也。” 言毕,轻咳一声,复吐一口鲜血,面无血色,翻倒在地,左右扶起,摇晃许久方醒,传太医观之。 医曰:“怒火攻心所致,须静养不愈。” 郜国公主养病卧府,传张先曰:“汝夜探小女上官问月行踪,来报我。” 张先应诺而出。 飞絮纷扰眼迷茫,夜深独眠月惨淡。 前途遥遥日漫长,容颜易老锐气消。 薛府为忠孝阁,正阳居之。 正阳、秦极、段风烈,徐美祖,程虎,张桓楚兄弟六人,广禄寺饮酒至晚,复移忠孝阁,叙礼就座,品茶议事。 段风烈曰:“二哥不受官职何意,欲回塞外乎?吾兄弟几人,亦弃官随二哥去也。” 正阳正色,曰:“我本不属中原,自是要走。汝九尺男儿,为国家百姓出力,征战沙场,安抚四夷。焉可虚度光华,以私情而废国事,非英雄所为也。” 段风烈不敢复言。秦极曰:“二弟,今内可安乎?” 正阳曰:“非也,大哥、四弟如何视,郜国公主为人也?” 徐美祖曰:“郜国其志不小,府聚刀斧,不反何为?日后必是祸患也。” 秦极曰:“既如此,二弟何不早除之。” 正阳曰:“大哥之言差矣,一则郜国公主护唐王有功,国之大臣也,反行未露,岂可因猜测而,夺其命也。二则,吾乃外人,此乃唐室内政,李氏家务。非吾能插足,左右中原之事也。” 秦极曰:“四夷可平乎?” 正阳曰:“中原之势,内弱外强,南北之地已反也,突厥虽无行迹,亦难料矣。” 秦极又曰:“将若何?” 正阳曰:“战国时,管仲授桓公爱民之道,而齐民富,国强,其势振矣。可奏唐王,昭告天下,任贤,聘将,何愁外翻不服也。” 徐美祖曰:“二哥所言是也,明日早朝奏之。” 正阳复谓曰:“大哥可借东宫之口,说唐王利害,解郜国之患,若免去官职,亦可绝其志。待内事大定,吾可全身而退矣。” 诸将深以为然。 正是: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