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家一起答应。 允芸与小蝶就出来了,庄云铖说:“把玳安也带了去,帮着抱绸缎料子。” 三个人答应着一起出门去了。 “你们跟我来。我带你们瞧瞧这院子,你们以后就在这里面好生住,好生做事。” 当下七人,跟着庄云铖逛了一圈,然后各人干个人的去了。 果然不一会儿李婶和秦婶就回,要买米菜,添置厨具,又要买扫帚等,庄云铖正好教曾福如何记账,如何支钱。 在路上,允芸就问:“玳安,几岁了?” “十六。” 允芸看他沉默寡言,生得干净,站一起比自己还高一点。 “我十八,你得叫我姐姐,以后就叫我姐姐,”允芸笑着,指着庄蝶,说:“这也是你姐姐。” 玳安不敢看她们,只微低着头不说话。 “怎么不说话?” 玳安诺诺道:“不敢,我没有姐姐。” 允芸一筹莫展,不知说什么好了。 庄蝶笑道,“就这么想当个姐姐?不如我这样叫你罢。” 允芸嘻嘻地笑,挽着她的胳膊,连说:“不敢”。 当日,买了料子,又找了裁缝到家,量了身材,定了尺寸,选了颜色,裁缝拿回家去了,说过几日才能送来。 几天后,一切才都妥当,庄云铖才感到花钱如流水,只进不出。 幸而当年建一间了密室,父亲的遗物和些钱财放在里面并不曾丢失,但是,庄云铖仍感到找一份有钱的工作迫在眉睫。 一晚,允芸感冒,早上贪睡不起,庄云铖叫玳安去请了医生,医生看了,拿了药。莲花拿了药慢慢熬着,喜儿给她送了粥,她起身喝了几口,眼睛睁不开,觉得晕晕的,仍躺着睡觉。 庄云铖想着回来这么久了,也该会会朋友,但离开京城已经三年,那些曾经走街串巷的朋友早不知所踪,也没几个值得看望的,唯有阎维文,虽然来往次数不多,倒觉得其品行端正,为人洒脱亲近,他恨当年只和些狐朋狗友混了那些年,真正的朋友却一个也没有。 “真该去看看他了,不知这几年他怎样了。”他自言自语,“还有洛儿,不知当年让他给维文的信,他送到没有,他又怎样了呢?” 想着,他越激动、紧张,他很喜欢这种牵挂的感觉,于是更迫不及待要去瞧瞧。庄云铖见小蝶在家无聊,常常只是静坐着,就把她也叫上,她总是会为这种小事高兴。 当即就叫玉窗儿到右安门叫两俩洋车,临走前,吩咐他和玳安好好看着大门,别乱跑着玩,如果有人就回说自己有事出门了,他们诺诺地答应,等庄云铖和小蝶坐着车走了,就坐在门槛边玩。 “哥哥,去哪里?”小蝶问。 “见一个人,你不认识。”庄云铖说,“这些天忙着也很少出门,好久没见这北平城了。” 洋车在并不平坦的路上穿行,穿街过巷,庄云铖见这城中还是繁荣,向北走了两里,又向东走两里半,转过一条街,庄蝶忽说道:“我好像认得这里!” 庄云铖笑道:“你记得?” “记得不清了,可我觉得眼熟,为什么呢?”她蹙着眉想。 “这里是以前的家呀。”庄云铖看着这府前立着两坐大石狮子,狮身比以往倒白些,那堑金大门上悬挂一匾额,上写:“肖府。” “家?不是的。”庄蝶说。 “当然不是了,现在是肖金宇的府院。”庄云铖喃喃自语,“不知他又怎么样。” 不知不觉洋车拉着他们走了许久,在崇文门前的一条大街的最左边的一座府前停了。 “就是这里了。”庄云铖下了车,牵小蝶走下来,付了钱,就往府院前走。 这府院没有匾额,门紧闭着,大门前两个人倚在柱上闲聊,街道旁有贩卖奇巧玩意儿的小贩,庄云铖问这小贩:“请问小哥,这府里主人姓阎吗?” “早不是了,阎家三年前就搬走了。” “现在是谁?” 第(2/3)页